于洋 贵府图片
【追 想】
“送战友,踏征途,闭口结舌两眼泪,耳边响起驼铃声……”45年前,于洋导演《戴手铐的游客》时,使用这首《驼铃》手脚主题曲,来抒发对战友深情的祝颂,歌曲一时风靡大江南北。
这两日,《驼铃》又无数次在外交平台上响起。
3月1日晚,电影扮演艺术家于洋在北京消释,享年94岁。音书一传出,东说念主们纷繁丧祭起这位屡次创造中国影史经典的艺术家。
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王晓棠悼念地说,于洋说手脚一个演员不可“千东说念主一面”地演戏,而是要尝试不同的变装,作念到“一东说念主千面”,这才有了我的密探“阿兰”变装。
从1949年主演新中国第一部电影《桥》开动,立异战士、土改队长、钢铁工东说念主、体育健儿、公安干警……于洋一世齐在用有余的变装、充盈时间气味的扮演,演绎共和国如歌的岁月,诉说他的小儿情愫。这位从焰火年代里走来的战士、新中国电影行状伏击参与者,把文艺行状深深镌刻进他的生命、融入他的灵魂。
“演员的职责受东说念主尊重,是因为他们用信得过的情愫和体验,来抒发、来呈现东说念主物。”在创作中,于洋最敬重的是艺术品性,最堤防的是不雅众评价。为了艺术,他通常与我方较真,随机以致要“自找费事”。在他的成名作《骁雄虎胆》中,于洋饰演真切匪徒戎行中的捕快科长曾泰。为了演好这个变装,于洋专诚给我方盘算了一套“洋行头”——国军上衣,吕宋帽,手抓手杖,挺胸腆肚。但电影是在七八月份的广州拍摄,遭罪显而易见。
1958年,影片上映后,在寰宇引起颤动,于洋成了众所周知的“曾科长”。恰是由于他对艺术的可爱执着、镌脾琢肾,其后在电影界“新中国东说念主民演员”评比中,于洋位列其中。
在于洋的创作信条中,演员就要融入变装的生涯。拍摄体育题材电影《水上春秋》时,他同通顺员同样,每天游一千多米;拍摄《火红的年代》前,他又一头扎进真金不怕火钢厂,和工东说念主一齐往上千摄氏度的钢炉里加砖……于洋永远条件我方活在东说念主物当中,“不雅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那处真,那处假,他们齐知说念”。于是,他把通盘心计、想索、心血、技能,一股脑参加创作中,不知疲困地劳苦着。
20世纪70年代,于洋作念起电影导演。面临创作,更是火力全开。在电影《戴手铐的游客》中,于洋不仅是导演,何况是主演。片中有巨额的武打戏,为了扮演信得过,于洋执意毋庸替身。追赶时把脚扭伤了,在病院住了两天,第三天就坚抓出院,拄个拐开动拍文戏;在拍列车上的追捕时,于洋更是日夜连轴转,一分内责长达18个小时。一位列车长感概地说:“于洋同道几乎即是个机器东说念主。”于洋辽远说:“一个演员也好,一个赞颂家也好,一个导演也好,作念任何作事齐好,一定要有少许想想,要有一种包袱感,要有一颗火热的心。”
中国电影贵府馆原馆长陈景亮曾说,于洋的扮演艺术在各个时间齐留住了清朗的功绩,无数的东说念主物形象光彩照东说念主,永远耸峙在中国电影历史的长河中。他莫得大明星的架子,他的朴素精神是很多年青演员可望不可即的,他是当之无愧的伟大艺术家!
2005年中国电影百年时,授予于洋“国度有凸起孝顺电影艺术家”名称;2010年,第19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授予其终生设立奖。
2023年1月14日,本报在头版头条刊发报说念《于洋:演绎如歌岁月 诉说小儿情愫》,再现了于洋不泛泛的艺术东说念主生。他在接纳采访时,曾向记者拿起歌曲《大海啊闾阎》,那是他拍的《大海在呼叫》的主题曲,亦然他电影东说念主生的主题曲。从影70多年来,于洋乘着中国电影这艘大船,永远怀着对党和东说念主民的小儿之心,向着大海深处,扬帆远航。
(本报记者 刘江伟)莆田安福